清平乐中的赵祯是历史上首个以仁宗为庙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151014/4709994.html

近期《清平乐》在电视上热播,其中的一个主角,王凯所扮演的仁宗皇帝顿时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也开始议论纷纷,仁宗,赵祯,宋朝的第四个皇帝,民间传说甚广的故事,“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他的身上。我们今天不说别的,只说赵祯为何被称为仁宗?

我们知道,在中国的历史上,庙号为“仁宗”的皇帝也不是赵祯一个人。共有四位,但是赵祯则是第一个庙号是“仁宗”。另外,其他三位皇帝,分别是元朝的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又名普颜笃皇帝),明朝的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清朝的仁宗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嘉庆皇帝),也就是道光皇帝的父亲,乾隆皇帝的儿子,处死权臣和珅的那个皇帝。在上述四个皇帝之中,赵祯最早获得仁宗的庙号,并且,也只有赵祯才是真正的仁。为什么这样说呢?

宋仁宗赵祯(年5月12日-年4月30日),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宋真宗去世,赵祯即皇帝位,这年,他正好十三岁,所有朝政大权由刘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公元年)刘太后死,赵祯才算最终掌握朝政大权。所有的政治活动才算是自己的政治理想。赵祯从年二月二十九日开始继位到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去世,共约41年,这时间与清朝的康熙皇帝与乾隆皇帝相比的六十年是有点短,但是在所有的宋朝皇帝中,是做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了。

不仅仁宗皇帝是宋朝做的皇帝时间最长的皇帝,他也是在位时间频繁修改年号最多的皇帝。据统计,共有九个年号,赵祯刚即位以后改年号天圣,这个时候年龄小,才十三岁,可能年号并非他自己的意思,是刘太后之意。后来改年号明道,当刘太后死后,宋仁宗亲征之后,又改年号为景佑,之后相继年号,按照顺序如下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各位看官,宋仁宗的这年号够多的,多达九个年号,平均每四年半就要更换一个年号,换年号也够勤的。

赵祯这个仁宗不是白叫的,他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非常的善解人意。记得有次,赵祯多日吃饭均无食欲,下边有个官员为了讨皇帝开心,就想方设法为他弄点增进食欲的海鲜——蛤蜊。要说,贵为一国之皇帝,吃这么一点海鲜,也没有什么,可是,这事放到赵祯的眼里,可就是大事情了。他就问海鲜从哪里弄来的?多少钱?下边官员急忙回答,共有28枚蛤蜊,每枚钱。宋仁宗听后怒气冲冲地说:“我经常告诉你们要勤俭节约,而你们倒好,现在让我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钱,我是无论如何也是吃不下的!”部下知道赵祯是真的节俭,赶紧取走,免得再激起皇帝动怒生气。

还有一件事情,也许能说明仁宗皇帝的仁慈。他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虽然贵为皇帝,但是生活极为简朴。例如,赵祯在花园中散步,时不时地回头看,宫女们都不知道皇帝一步三回头是因为什么。不一会儿赵祯回宫,就急忙对妃子说到:“快倒水来,朕渴坏了。”妃子就觉得非常奇怪,即问皇帝:“那陛下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下人倒水,而要忍着口渴回来喝水呢。”赵祯说:“朕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朕要是问他们要水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你听听赵祯说这话,是非常体贴人的。生怕下人受累啊。遇见这样的皇帝,还不算仁慈?

如果上述两件事情,你还认为不算仁慈,那么下面的事情,你会真实认识到这个仁宗不是白封的庙号。有一次,赵祯处理国家事务到深夜了,忙得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看了看身边伺候的宫女们,忍着饿没有说。第二天,皇后知道这件事,就劝他:“陛下您这么辛苦,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说就好了,为什么要忍着呢。”你猜赵祯怎么回答?仁宗就对皇后说:“如果我今天吃了羊肉汤的话,明天之后御厨就会天天都杀羊,一年下来要几百只,而且又伤生害物,实在不忍心,所以我宁愿忍一下饿。”这皇帝把话说得真是让人心软。

当我们打开《宋史》阅读的时候,你会发现,只从《仁宗本纪》一篇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位仁宗皇帝有多么的仁慈,让我们摘录一段史料来看看:

“六月丁亥,建、剑、邵武等州军大水,诏赐被灾家米二石,溺死者官瘗之。庚寅,大雨震电,京师平地水数尺。辛卯,避正殿,减常膳。丁酉,降天下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畿内、京东西、淮南、河北被水民田蠲其租。癸卯,诏官物漂失,主典免偿。流徙者,所在抚存之。秋七月戊申,御长春殿,复常膳。辛未,减两川岁输锦绮,易绫纱为绢,以给边费。壬申,诏诸路转运使举所部官通经术者。”

从上边所摘录的内容可以看出,每隔着几行,即可阅读到一次仁宗为百姓做善事的记录,这些记录要么是下令减轻某一处的赋税,要么是下诏赈济某地受灾的民众,要么是因为某地的自然灾害、边境战争失利而下诏自责自己,立即停止宴饮歌舞表达自己的仁慈。更有甚者,他几乎每隔几年就数百名宫女一起释放出宫,给她们自由,让她们回家过自己的日子。不再受宫中的寂寞。做出这些善事的密度之高,在中国的历代皇帝中,也是不多见的。

就在公元年的一天,五十四岁的宋仁宗彻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在他走的当天,变量城内的百姓直接就罢市了,所有人都在巷子口痛哭不止,即便是乞丐还有小孩儿,都在为他焚烧纸钱。

公元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54岁的宋仁宗做了42年的皇帝去世了,大宋朝野上下莫不哭号,举国哀痛。声震山野。据《宋史》记载:“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据说为他焚烧纸钱生出的烟雾在直接把天都给遮住了。在首都汴梁如此,即是较为偏远的山区,那里的人们在听到宋仁宗去世的消息,也同样为他烧香祈愿。当他的死讯传到京师开封西边的洛阳城时,洛阳的老百姓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以致“天日无光”。更有甚者,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据记载,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路经剑阁,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仁宗皇帝的驾崩,纷纷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皇帝的爱戴。

国内的老百姓如此对待自己去世的皇帝,也许是应该的,那么宋朝的对手辽国,却也是一样的悲痛。据说宋仁宗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听到宋仁宗去世的消息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就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辽国为表达自己的悲痛,又“葬仁皇帝所赐御衣,严事之,如其祖宗陵墓云”。意思也就是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宋仁宗去世后,连敌国辽国也表达出由衷的尊敬与哀悼。说明宋仁宗真的是一个仁慈的君主。

怪不得清朝的乾隆皇帝说:“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爷爷康熙和唐太宗,就是宋仁宗了。”足见宋仁宗的仁慈对后世有多么大的影响了。你读了仁宗的仁慈之后,有什么感想呢?请在文后留言讨论。感想各位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zl/11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