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文昌里全线讲解词一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点 http://m.39.net/pf/a_4782744.html

江西导游之家

这里有你想要的

  

娄修隆(—0),临川县城西乡娄家村人。15岁时娄修隆因家境贫寒辍学,经在樟树镇开酒作坊的乡亲介绍到满州街“万成”酒店当学徒。三年学徒期间,娄修隆起早摸黑,刻苦钻研,虚心求教,熟悉地掌握了酿酒的全部技能。后娄修隆独资经营“娄源隆”,致力于酒曲制造的改革,几经失败后终于成功。从此“娄源隆”名声远扬,远销到袁州,萍乡,临川等地,年产量高达十几万斤,“娄源隆”由此成为樟树镇的酒业巨头。后来,有些酒坊眼红“娄源隆”生意兴隆,假冒“娄源隆”的名义外出推销,于是娄修隆便在自家销售的酒坛上贴上两个“特”字作为酒标,表示自己的酒品质优良,风味独特,有别于其它酒坊的酒。年,娄修隆在省城南昌棉花市开设了一家分店。为了纪念自己在酿酒行业中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便把分店取名为‘义成’,将以前的两个“特”字改为四个“特”字,以示现在的酒比以前更加优质,更加醇厚,江西第一名酒——“四特酒”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大家看到的这里和对面的两处微缩景观,分别是抚商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个老字号“周虎臣笔庄”和“建昌义仁堂药铺”。两处景观从正面和侧面两个角度全景式再现了抚州商帮昔日的辉煌,从严密的毛笔制作的工艺流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像周虎臣毛笔这样的老字号企业延续至今的经营之道。

周虎臣笔庄(微缩景观)

周虎臣,临川周坊村人,出生于明万历辛卯年()六月初五。全国著名百年老字号“周虎臣笔庄”的创始人。周虎臣自幼学制笔,深得其要领。而后,他在临川李渡镇以自己姓名创建周虎臣笔庄。周虎臣曾特为汤显祖制笔,汤显祖甚是喜爱,特为《周氏宗谱》开篇题序以示感谢。清康熙三十六年(),周虎臣后人赴苏州开设“周虎臣笔庄”。乾隆年间,周虎臣笔庄被地方官员指派为清宫廷制作贡笔,年,乾隆60大寿,周虎臣笔庄进贡60支寿笔,深得乾隆赞赏,特赐周虎臣笔庄牌匾。清同治元年(),周虎臣笔庄为躲避战乱,于上海开设“老周虎臣笔墨庄”,直至6年公私合营成立“上海老周虎臣笔厂”。

周虎臣笔墨庄延续十代计三百余年,在历代传人的精心经营下,名扬四海,业务日盛,成为全国著名笔店,倍受书画名人青睐。清末著名书法家李瑞清曾赞书:“海上制笔者,无逾周虎臣”。

南城“建昌帮”药业(微缩景观)

“建昌帮”是中国南方古药帮和中药炮制的重要流派之一,与“樟树帮”合称为“江西帮”,为全国1个大药帮之一。它发祥于南城县,以擅长传统饮片加工炮制、药村集散交易著称。建昌帮药业源于东晋,兴于宋元,于明清鼎盛时成帮,衰落于民国0-40年代。药技流传赣闽40余市县,在台、粤、港及东南亚地区也有影响。建昌对外的药材交易也非常旺盛,经营曾垄断了江西、福建的大部分地区,远销至汉口、上海、广州乃至香港、台湾、澳门以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药界至今还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建昌不灵”之说,可见当时建昌帮实力之强、中药炮制业之鼎盛,堪称全国闻名。上世纪50年代,“建昌府”中药传统炮制技术被编入《全国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年,南城县建昌帮中药饮片厂获“中华老字号”称号,是第一批中华老字号中唯一的中药饮片厂。年6月,建昌帮药业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南城县把中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实施“建昌帮”中药重振计划,使“建昌帮”药业品牌重放光彩。

玉隆阁的正门的门梁上还有一副雕刻,雕刻着八仙过海,两旁的木柱上还有一副楹联:楊大富贵亦寿考(最初说的是唐朝大将郭子仪过寿、七子八婿一同庆贺,表示欢天喜地的景象。)陵蓄道德能文章(北宋曾巩称赞欧阳修蓄道德能文展,大意是减少人的欲望以回归天理,提高道德修养而有所作为。)

请大家移步至阁内。在我左手一侧的厢房内以一组栩栩如生的场景反映了民国时期抚州商会协调交易中出现纠纷的情景。墙面上赫然悬挂着抚商在经营中的行为准则和两则历史上抚商诚信经营的小故事。阁内正中靠墙的条案上供奉着财神赵公明的塑像。这是因为崇拜财神、希冀财神保佑是社会民众的普遍心理,当然也是抚州商帮的典型信仰。他们希望通过敬奉、信仰财神,能够为他们的商业经营带来好运和财源。右手一侧的厢房内,同样是一组以共议慈善为主题的场景,墙面上悬挂着商会组织结构图、各县名商代表和抚州商会历届会长的名录可供大家了解。在这里,我们还以西洋片的形式对两组场景进行了动画演绎,各位可前往体验一下。

宋代以来,随着抚州商帮的崛起,抚州各县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这些商业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昔日抚州商帮的辉煌。如版面上的文昌里街区、宜黄棠阴镇、金溪浒湾书铺街、黎川南津老街、南丰老街等。

下面请大家随我参观文兴庵的展览。

文兴庵原为道家宫观,明代洪武中期始建。庵名取其坐落文昌里,上应文昌星,预兆抚州文化兴隆,人才辈出之意,主祀掌管文运功名的文昌帝君。文兴庵面对巍峨的灵谷峰,背倚秀丽的灵芝山,右傍一湾泓水的月塘,左邻碧波荡漾的金刚湖,山水相映,风光旖旎,为明清时期文昌里的一大名胜。文兴庵历经余年风雨,庙宇破烂不堪,清嘉庆年间由临川知县秦沆主持重建。光绪八年(年),抚州官府集六县商人之力,对文兴庵、旌阳祠、火神庙进行重新布局维修,将其置于旌阳祠的左侧,合称“抚州玉隆万寿宫”,亦称“抚州会馆”。文兴庵自创建以来,因其顺应抚州盛行科举入仕的民意,因而香火旺盛,经久不衰。上世纪新文化运动后,文兴庵成为进步人士反对封建,追求民主的场所,功能实现了根本性的改变。5年底,临川女子中学设校于抚州玉隆万寿宫,文兴庵又成为女子求知尚学的殿堂。新中国成立后,文兴庵先后被抚州农民报社、临川建筑公司等单位占用,因年久失修,于00年全部坍塌。年,抚州市人民政府打造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斥巨资修缮“抚州玉隆万寿宫”,重构文兴庵。

文兴庵展区分为两个部分。前殿展示抚州民国女子教育、抚州近代传奇女杰。后殿展示抚州古代才女代表、抚州古代贤妻良母。

(简述:前面已经跟大家做了介绍,文兴庵始建于明初,后毁于战火,几经修复,至清代嘉庆年间再次修葺,成为现在的格局。上世纪四十年代,文兴庵曾作为抚州第一所女子中学——毓秀女子中学的办学地,也是抚州一中的前身,见证了近代抚州女子教育的发展。为此,文兴庵布展的内容主要围绕抚州女子教育这一主题展开。)

我们知道,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广大妇女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大多没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只有极少数富有且开明的家族允许女子在家中私塾接受旧式教育。清末民初时,伴随民主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而来的是女子教育问题的得到社会的重视,抚州女子学校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抚州女子学校办学历史的沿革。抚州女子学校最早可追溯到年由黄道休创办的临川私立毓灵女子初级中学。年谭保民、洪紫垣、余文华三人创办抚州女子职业学校。在外地求学的抚州女子纷纷回到家乡入校求学。年后,抚州女子职业学校改办为抚州公立女子中学,后数度改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临川女子中学辗转异地办学、历经学校迁徙动荡仍坚持办学,使得抚州女子教育得以延续下来。新中国成立前的省立临川联合中学成为抚州女子学校的一个里程碑,为后来的抚州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我们可以从这几幅绘图和老照片中看到民国时期的抚州女子学校呈现出的崎岖发展的历程。

抚州女子教育坎坷曲折的发展历程和办学成果,同时也可以看到抚州女子教育在促进抚州妇女平等意识的觉醒,推动妇女解放,提高妇女地位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各位领导,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段珍贵的采访视频。这段视频是我们在北京采访当年在文兴庵就读的吴省华女士的影像。视频中,吴老以抚州女子学校见证人的身份给我们讲述了她的教育往事。

中间这组场景雕塑还原了临川女子中学在文兴庵上课时的场景,教室前方的多媒体投影对近代抚州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景式的介绍。

这面墙上的抚州近代传奇女杰的四位代表正是近代抚州女子教育结出的硕果。她们以不同形式接受了近代女子教育,并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女中豪杰。如陈才用女士就是年从临川私立毓灵女子毕业后,与傅烈结为夫妻,共同为革命奋斗。在傅烈牺牲后,仍与丈夫遗像厮守至7年去世,可以说经历了坎坷曲折的一生。

请大家看这组场景式定向投影。这是在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背景下,抚州六县联立女子中学全体学生在“临川抗敌后援会”的组织下,积极开展参与慰劳前方将士、征募捐款、封存日货等抗日救国活动。期间,共认购救国公债元,劝募慰劳捐款元,劝募寒衣00多件,寄送前线慰劳将士。后来,无论是在临川县龙溪易家村,还是在南丰县城,她们坚持组织歌咏队、宣传队,走上街头,深入农村进行抗日宣传,同全国人民一道,用血肉共同筑起抗日救亡的钢铁长城。

请大家一起到后院,我们看一下古代抚州集智慧与美貌与一身的八位才女。我们以传统的彩绘技法将八位才女生活场景描绘下来。八位才女可以说是既有颜值又有才气,是抚州古代优秀女子的代表。

抚州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名人贤士灿若星辰。然而,在临川文化的神圣殿堂里,巾帼不让须眉,也涌现出了一批才女。不仅包括这墙上所介绍的八位,其中金溪的吴氏也非常的有名。吴氏女性秉承优良家风,相夫教子。大家看到墙上这组谱系图,是抚州望族吴氏与王、曾两姓的联姻图。历史上,抚州的吴、王、曾多有联姻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母亲、夫人都是出自吴氏一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母亲也是出自吴氏。这种姻缘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我们可以看到王安石的大外公吴敏开始采取的是-----扁担亲,(扁担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农村中,有一种说法叫扁担亲。就是双方有一儿一女,交叉联姻,亲上加亲,我家儿子娶你家女儿,你家儿子娶我家女儿)吴敏娶的是曾巩姑姑(曾易占之妹),曾易占娶的吴氏(吴敏之妹,吴德筠之女)。所以王安石叫曾巩叫表舅。

大家看到的分布于两侧的微缩景观分别是王安石和曾巩之母教子的场景。正是她们的言传身教、谆谆教诲,才培养出了王安石、曾巩在当时中国文坛、政坛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家,这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再看木柱上的三对楹联,均再一次深刻诠释出抚州的才女文化。

(1)域内良多贤德女;堂中不乏易安才。

上联说:抚州地域内,有许多贤德女子(贤妻良母,抚州号“才子之邦”,出现了许多有作为的人士,都倾注了她们的心血,离不开她们的教育培养支持);下联说:这个馆中展示了不少本地才女(像宋代词人李清照一样有才华的女子)。

筑篱为爱凌霜菊;披雪因崇咏絮诗。

上联说:修筑篱笆,是因为喜欢凌霜而开的菊花(隐喻如陶渊明那样爱菊爱诗文,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

下联说:肩披雪花,是为了去追崇女诗人谢道韫(取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诗意,以飘飞的柳絮形容飞雪)。

()柘岗三代书香女,翰墨千秋进士家。

上联说:柘岗村吴氏家族世代书香,女子不凡(王安石、曾巩的母亲都出自这里);

下联说:这里吴氏女子生育了几代进士,培养了不少人才(如王安石母亲生育王安石、王安国、王安礼,孙子王雱皆中进士,都是有名的才子,有作为的政治家)。

接下来请各位前往火神庙进行参观。

火神是中国神话中的神祇。自古以来,中华各民族都祭祀不同的火神,以祈福避灾、益寿延年;求财源茂盛、鸿运高照。抚州祭祀火神向来以久,起始年代已不可考,但无专庙祭祀,自明代以来即依附在都司营后关帝庙左(赣东大道原行署院内),另设配殿祭祀,由正一派道士住持。祭祀的火神为祝融,即南方火德真君。

在古代,抚州火灾频发,常常伤人毁物,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抚州人民历来重视消防建设,火神庙的修建和消防功能的完善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从古代抚州人民的火神信仰到清代嘉庆年间设立火神庙,再到置办消防事业充分反映了抚州各阶层防火御灾的理念和努力。

清朝嘉庆年间,时任临川知县秦沆有感于临川火灾频发,于是在港东厢(即今文昌里)创建了火神庙,并由此设立了抚州史上第一所消防机构,希望减轻火灾给临川百姓造成的危害。说起秦沆,可能大家比较陌生;但提到北宋文学家秦观,可能大家就比较熟悉了。秦沆正是秦观的二十七世孙,在嘉庆十一年曾任临川知县,他清正为民、兴办学校,为百姓所敬仰。秦沆不仅创建了火神庙,还开启了抚州消防事业的新局面。据清代的《临川县志》记载:火神庙建成后,秦沆购置了青、黄、黑、白四座消防水龙,一座存于火神庙,其余三座分置河东湾关帝庙、西门关帝庙、天宁寺;每座消防水龙设水兵十名。

从火神信仰到火神庙的创建,再到创办消防事业,充分反映了历代抚州人民防火御灾的追求和努力。

大家看到的版面上的清代消防水龙和操演消防水龙图片以及展厅中间的消防水龙雕塑,是清代具有代表性的消防设备,各位可以近距离观看消防水龙的操作。下方的展柜中是当时的消防器械实物。通过民国时期的临川消防组织结构图、消防救灾图和消防器具图,我们可以了解民国时期抚州消防事业的发展状况,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消防组织和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演水龙”消防演练的互动投影感受一下。大家看到投影画面上,消防队员已经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鸣锣开道,前往直街、横街、东乡仓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文昌里的商绅民众纷纷前往观看。各位可以用手触摸投影幕上的“消防队员”,这时消防队员就会操作手中的消防器械开始灭火。连续触摸不同的“消防队员”,“灭火”动作会自然连在一起。

抚州商人热心火政在民国时期是一大特色。他们集资采购灭火设备,建立消防组织火政会,定期进行灭火训练、演习,并多次与抚州民众一起救灾灭火。年,临川县商会消防组成立,当初有11人参加,到9年4月,队员增加到0人,成为临川四大消防组织之一。商会消防组除担负本商会的火灾扑救,还扑救居民火灾。年,时任临川商会会长的周兆麟充实消防设施,组织成立火政会,并自任会长,下设火防队,并从上海购买大型灭火器两台,配0个专职救火人员,管理有序,定期对消防人员进行训练。

这组照片反映的就是位于文昌里官沟上7号的临川商会火政会旧址,是抚州地区目前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一百多年的民国时期消防机构旧址,是非常宝贵的历史遗存。从年6月开始,日军开始轰炸抚州,火政会多次参与救火,有效的保证了抚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各位领导,万寿宫就介绍到这,我们继续前往下一各参观考察点。

各位领导,欢迎莅临文昌里游客服务中心指导工作。

为满足游览需要,让游客了解文昌里景区的旅游资源、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个性化服务的需求,针对景区的特点,在玉隆万寿宫道长精舍建设了游客服务中心,占地面积00平方米,里面设有寄存室、医务室、警卫室、休息区、邮政服务区、旅游纪念品区、票务咨询区、母婴室等服务功能区域,为我们的市民、游客提供了快捷有效的便民服务。游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均统一服装,佩戴工牌,职责明确,能够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讲解服务。

该游客服务中心为临时游客服务中心,下一步我们将在和一广场建立游客服务中心。和一广场以“和合一致,和睦同心”为理念,广场用地面积10平方米,其中游客服务中心占地面积平方米,地下停车场占地面积平方米,共有0个停车位。

为了更好的服务市民及游客,景区还增设了标志标牌、环保分类垃圾桶、星级厕所及游客公共休息设施等公共配套设施,其中,标志标牌采用了中英日韩四国语言,分布在文昌里的各个角落。

我们现在脚下走的这条路叫做炉子厂路,全长00米。据说在清道光年间,马氏由临川瑶湖渡马家迁到此处,开办泥炉作坊,就是生产过去民众烧饭煮菜的柴炉、碳炉,生意非常红火,所以大家就把它称作炉子厂。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莅临中国戏曲博物馆。就在您的脚下,正是东方戏圣汤显祖的故乡——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中国戏曲博物馆项目一二三期在此竣工之后,将聚合成为国内首个综合性戏曲主题博物馆群落。

中国戏曲博物馆由江西省抚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央企业中国华录集团共同打造。对内整合了中国唱片总公司、中国戏剧出版社、华录新媒体公司等众多优质产业资源;对外得到了中国戏曲学院、国家文物局信息采集中心、中国收藏家协会以及众多业内专家的鼎力支持和帮助。

在您眼前的这座美丽的赣派民居,是一组百年的古建,始建于清、座西向东、砖木结构,为清末抚州崇仁举人吴氏的家族宅邸。由于吴氏一族行善重教、文风昌盛,故得名“儒林第”、“文林第”。

中国戏曲博物馆利用现存清代民居儒林第,结合现代的声光电技术,打造了一座中华戏曲百花苑。在这里您可以看到三百多个剧种、数以万计的剧目演绎着帝王将相的阳春白雪,寻常百姓的家长里短,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寄寓着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智慧、道德理想和价值准则。戏曲汇聚缤纷多彩的艺术形式,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目前博物馆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共分戏曲史论、戏曲文学、戏曲表演、戏曲舞美、戏曲音乐和国际戏剧交流六大主题展区,定位国内一流的戏曲文化体验基地和戏曲进校园教育实践基地,同时配合每年一度的汤显祖艺术节,成为中国戏剧戏曲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并作为文昌里戏剧小镇的核心项目之一,打造成为江西戏曲主题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同推开这扇古老的雕花木门,步入这座百年老宅,开启一段有戏有梦的中华千年文化之旅吧。

第一单元序厅

点位1:序厅

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中国戏曲博物馆的序厅。在您耳畔回荡的声音来自汤显祖最负盛名的作品《牡丹亭?游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正如不到中国戏曲博物馆,怎知中华戏曲花团锦簇、繁盛如斯?在这里可以看到三百多个剧种、数以万计的剧目演绎着帝王将相的阳春白雪,寻常百姓的家长里短,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寄寓着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智慧、道德理想和价值准则。戏曲汇聚缤纷多彩的艺术形式,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戏曲萌芽区

点位:中国戏曲萌芽区

您现在所处的位置中国戏曲萌芽区。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中国戏曲萌芽于先秦、汉唐,形成于两宋,成熟于元代,兴盛于明清,复兴于当代。

正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中国戏曲犹如一条波澜壮阔的长江大河,气势磅礴,一泻千里。那么,它是怎样由涓涓细流汇成浩荡江河的呢?

王国维先生曾说,戏曲,歌舞演故事也。从这个触摸屏里,您可以看到几段小动画,生动地演绎了中国戏曲萌芽的过程。

先秦时期,《楚辞》里的九歌,展现了宗教祭祀活动中且歌且舞的场景。这种歌、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舞蹈,蕴含着装扮表演的成分,表达了人类的意识和情绪,这正是戏剧艺术的早期萌芽。

汉代,百戏兴盛,尤以杂技为主。这一时期,张骞“凿空”西域,从敦煌西出玉门关,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西方的文化艺术来到中国,龟兹的乐曲、琵琶和胡琴等乐器,丰富了百戏的内容,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如今“一带一路”战略一脉相承,正是汉代丝绸之路的发扬光大。

唐朝,文学艺术繁荣,音乐舞蹈兴盛。唐玄宗设梨园,谱写《霓裳羽衣舞》。此外,相声的雏形参军戏,演绎生活小故事的歌舞戏《踏摇娘》,都是史料中有详实记载的萌芽状态的戏曲。

积硅步成千里,纳细川为巨流。古朴粗犷的先秦歌舞,熙熙攘攘的汉代百戏,多姿多彩的唐代歌舞参军戏,为戏曲的呱呱坠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戏曲形成区

点位:中国戏曲形成区

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中国戏曲形成区。目前学界普遍认为,中国戏曲形成于宋代,以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出现为标志。这一时期,固定演出场所瓦舍和勾栏的出现,为戏曲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您眼前的幻影成像场景再现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您可以看到,汴京的城市规划打破了坊市分立的“里坊制”,商业区与住宅区混杂在了一起,形成了熙熙攘攘的商街,同时由于宋取消了前朝的宵禁制度,整座城市到处商肆林立,人烟辏集,贸易兴隆,夜夜笙歌。

这里就是勾栏了,在勾栏里面实行商业化的演出方式:门口有人在招徕客人兑换点宋代货币“交子”,凭票入场;演出以前还会在门口张贴招子,也就是早期的宣传海报;再靠近一点,您可以看到二楼正在上演各种表演伎艺;说书人在讲《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故事;宋杂剧《目连救母》正在搬演。目光转回街道两旁,正是元宵好节庆,双龙飞走,龙灯盛况,映入眼帘。门口的这些无名艺人在露天广场上耍把式卖艺,他们还有个贴切的名字——“雨来散”。

这一时期,由于商品经济高速发展,市民阶层队伍迅速壮大,最大的勾栏可同时容纳数千名观众,吸引了稳定的市民阶层客户群体。从最初的“娱神”到“娱人”,戏曲终于走下了神坛,作为市民文艺的杰出代表实现了异军突起。

中国戏曲成熟区

点位4:中国戏曲成熟区

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中国戏曲成熟区。

先秦已有戏剧萌芽,但为什么元代才成熟呢?元以前的戏剧,讲求言简意深,没有长篇叙事作品,情节也相对简单粗糙。但到了元,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酣畅明快的草原文化与含蓄中正、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汉族文化冲击、融合,诞生了情节饱满、人物塑造浓墨重彩的元杂剧。

透过您眼前的巨幕影屏,您可以看到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结晶元杂剧的前世今生。您且看:《西厢记》里“长亭送别”一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晚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它不仅保留了千百年以来唐诗宋词文词绮丽、意境优美的细腻,并且融合了蒙古长诗奔放酣畅的粗放,正是元杂剧酣畅美和意境美的最好诠释。

元杂剧开启了中国戏剧的新局面,使中国戏剧与希腊古典悲剧、文艺复兴戏剧站到了同一高度。许多作品脍炙人口,至今仍常演不衰:讴歌青年男女追求婚姻幸福的《西厢记》,堪与世界一流悲剧媲美的《窦娥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还诞生了张扬英雄精神的三国戏与水浒戏。应该说,是先有元杂剧,后才出现了成为中华民族的英雄主义读本《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元代末年,元杂剧衰微,在浙江温州兴起的南戏则获得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比较繁盛的局面。南戏是我国戏剧最早成熟形式之一。现今可知的早期中国戏曲史上较有影响的剧目,大多由浙江籍剧作家创作。《张协状元》是国内所见最早的南戏剧目。南戏多由民间文人创作,反映百姓生活,后来发展为明清时期的传奇,成为了戏曲舞台的新主角。

可以说,元杂剧和南戏是当时戏曲舞台上双生的两朵奇葩。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打个形象的比方吧:人们常用“蒜酪味”比拟北方元杂剧,大蒜辛辣,乳酪香甜浓醇,都是北方民族常用的食品。比拟元杂剧就体现一种泼辣而醇美的风格。次看“蛤蜊味”,常用来比拟元南戏,蛤蜊是沿海一带南方百姓常用的海产品,蛤蜊味天然轻灵,不造作。“蛤蜊”的野味还含有思想上的自由进取,非关乎高头讲章的学问,而是如元代南戏《荆钗记》《拜月亭记》反映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质朴纯野,通俗自然。

中国戏曲繁荣区

点位5:中国戏曲繁荣区

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中国戏曲繁荣区。

明清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发展跃居全国前列。明中叶以后,从南戏发展而来的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的主角。

明清传奇群英辈出,诞生了汤显祖、孔尚任等一批在戏曲史上千古不朽的伟大作家。在您眼前的便是清刻本《牡丹亭》。汤显祖的作品“临川四梦”在明末清初影响极大,不少戏剧家都学习他的风格,以至于形成了戏剧史上的“临川派”。

与此同时,戏曲声腔在全国各地到处流播繁衍,随处形成新的地方剧种。以昆腔为代表的雅部,与以弋阳腔为代表的花部,形成了“花雅之争”的局面。后来随着徽班进京、徽汉合流,中国戏曲的集大成者——京剧最终形成,“花雅之争”也就落下了帷幕。

“四大徽班”进京,被视为京剧诞生的前奏,在京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您看,在您眼前的微缩古场景,就重现了昔日”四大徽班”演出的场景。

很多外国朋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也都是从京剧开始,为了让来自海内外的朋友能够在此领略到中国戏曲之美,我们精心制作了英语短片“WHATISPEKINGOPERA”小动画,介绍国粹京剧的基本知识。

中国戏曲嬗变区

点位6:中国戏曲嬗变区

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中国戏曲的嬗变区。展现的是晚清至9年以前的中国戏曲成就。

展柜里面展示的,是由梅兰芳艺术馆提供的梅兰芳先生在“五四”前夕演出宣传民主思想的时装新戏《邓霞姑》和《一缕麻》的戏单。

除了在思想内容上有所革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声音和影像可以被记录下来,让戏曲从舞台和场上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您眼前的这台装置,呈现了由中国华录集团自主开发的手机APP“听戏”。它基本上囊括了0世纪我国戏曲和曲艺的所有珍品,包含多位艺术名家的十多万首作品,其中很多都是解放以前录制的,有的已属旷世孤品,成为极具历史价值的音像档案和珍贵的国家文物资源。

中国戏曲革新区

点位7:中国戏曲革新区

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中国戏曲革新区。

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其中样板戏的艺术成就今天至今仍为戏曲专业人士称道。样板戏已经与时俱进地成为“红色经典”和“国粹”传承剧目,继续上演。

中国戏曲,绵延千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戏曲舞台不仅浓缩了无数中国人的悲欢离合,而且寄寓着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智慧、道德理想和价值准则。在您眼前的led屏展现的便是戏曲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内容。

老一辈中国人常说:生活在戏中,戏在生活中。可见戏曲对中国人社会生活的渗透是多方面的,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充实了中华文化。

第二单元中厅

点位1:二单元中厅

您所处的位置是戏曲文学展厅。

人们常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文学剧本的优劣时常决定着一部戏的品质。那些流传至今的梨园佳作往往都是案头场上,“两擅其美”。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戏曲文学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嬗变,不仅形式体例产生了变化,思想内容更是随着社会历史的更迭闪烁着时代之光。

之前我们讲到,宋元时期是中国戏曲形成并走向成熟的历史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剧本的诞生。宋元以前,无论汉百戏还是唐戏弄,都是没有剧本的“小戏”,且不说杂耍角抵之类,诸如东海黄公、参军戏、踏摇娘等虽有情节的记录,但仍没有成熟的剧本形态。

戏曲剧本不仅有指导舞台表演的实践作用,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略过的浓墨重笔。元代杂剧,更是被王国维先生称为元朝“一代之学”,而与唐诗、宋词并列。元杂剧剧本基本是“四折一楔子”的结构,“折子戏”这一名词就是来源于此。从叙事的角度上来理解,“四折”一般相当于故事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比如元杂剧《汉宫秋》讲述的是大家熟悉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剧本的四折分别是:毛延寿丑化王昭君、呼韩邪单于和亲、元帝送别和昭君投河,以及毛延寿被杀、元帝与昭君梦中相会的情节,

这个故事似乎应该是以王昭君为主角,但《汉宫秋》则是一出“生”戏,也就是男主角汉元帝唱的戏,王昭君在剧中只有念白的份。这又是元杂剧的一个特殊之处。中国戏曲继承了传统说唱文学的表达“基因”,在戏曲形成初期,这种“遗传信号”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元杂剧通常每本都只有一位“主唱”。不过这种情况随着戏曲艺术的不断“进化”而逐渐消失,明清时期的传奇戏曲就是人人可唱了。

(结合多媒体)不同于西方话剧以演员的台词叙述作为主要的表演方式,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音乐是戏曲的“先天养料”,包括剧本文学也要遵循音乐的规律。元杂剧和明清传奇都是“倚声填词”的文学形式,也就是按照“曲牌”的规律来填写唱词,称为“曲牌体”,这种体例在“百戏之祖”昆曲的身上保留了下来。而京剧等花部戏曲的兴盛带动了“板腔体”文学形式的繁荣,为戏曲剧本输入了更为自由的新鲜血液。

我们在这里准备了一个小游戏,依照屏幕上的示范,大家可以尝试自己给曲牌填词,来一展文采。

(走向历史篇入口)

纵观戏曲文学发展历程,大量经典作品的出现,往往标志着当时戏曲艺术的繁荣。下面我们按照古代戏曲文学的四种主要题材,即历史、爱情、公案、伦理,来介绍戏曲文学经典。

历史篇:

点位:历史篇展厅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历史篇展示区。

中国有句古话:“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题材一直是文人作品中的“常客”,创作者通常是借过往之事,抒当代之思,借古讽今或者鉴古知今。

《赵氏孤儿》是一部取材于《左传》、《史记》等史料的历史故事,透过这面“镜子”作者想要折射出怎样的社会现实和情绪呢?《赵氏孤儿》全名《赵氏孤儿大报仇》,顾名思义,这是一部以“复仇”为主题的元杂剧,也可以归为一部“类型剧”。它全篇仅围绕“复仇”这一主题思想,贯穿以“牺牲-复仇-正义战胜邪恶”的线索,角色采用标签化的处理方式,善恶分明,内心情感冲突并不是剧作要表达的重点。结合作者创作此剧的社会背景,“复仇”情绪的来源不难追溯:元朝的民族冲突和民族压迫,使当时沦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倍感不公和愤怒,群体“复仇”和“复国”的情结凝结在剧中赵氏一族仅剩的“根脉”身上,“赵氏孤儿”的形象就不再是一个仅为家族复仇的个体了。

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代言人”。如果说元杂剧《赵氏孤儿》体现了当时复杂的民族冲突状况,那么法国文学泰斗伏尔泰在此基础上所改编的《中国孤儿》,则是闪烁着“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了。

《赵氏孤儿》是目前已知最早介绍到欧洲的中国戏曲作品,伏尔泰所改编的版本应该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伏尔泰作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文化改写:将原本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贵族身上的故事,转移到蒙元时期成吉思汗的身上。“一代天骄”从残暴野蛮到被道德力量感化而“放下屠刀”的转变,不难看出启蒙思想中“理性、科学和艺术的功用,认为文明必然战胜野蛮”的主旨,以及对开明君主制的宣扬。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往往在于其“推四海而皆准,传百代而常新”的生命力,在不同时代和地域的语境中,可以通过不同的解读,启迪人们的思考,始终熠熠于星河。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以当代的视角重新解读这一经典著作,撕去人物身上的类型标签、还原剧中角色复杂的人性,传递出多元化的时代思考和价值判断。

接下来请随我一同进入下一展区参观。

爱情厅:

点位:爱情篇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最能引发人们的共鸣。而古今中外的青年男女在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道路上,似乎都横亘着一座名为“父母之命”的大山。

正如《西厢记》中的白衣书生张君瑞和相国千金崔莺莺,两人于普济寺中暗生情愫,无奈英雄救美的传统戏码无法撼动崔老夫人根深蒂固的“崔家世代不招白衣女婿”的门第观念,于是就有了传诵不绝的“长亭送别”经典片段。

(结合展品)大家请看这两件瓷器。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享有盛誉,陶瓷外销不仅是一种商贸行为,也是一定程度上的文化交流。这两件都是清前中期的外销瓷器,上面绘制的正是《西厢记》人物故事。在当时的外销瓷器上,《西厢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戏曲类题材,可见这部作品影响之大。其中这一件所绘制的就是“长亭送别”一幕。

(结合多媒体展项)“长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特殊的意象,如同今人看到玫瑰会想到爱情,过去无论是柳三变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长亭”一物都凝结着浓郁哀怨的离愁别绪。而《西厢记》此幕中“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双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唱词,不仅道尽崔、张二人分离之苦,也使《西厢记》以“花间美人”的绮丽风格,成为戏曲文学中的璀璨明珠。

出了感人至深的爱情,这部经典留给我们的还有一位“人间月老”——红娘。在剧本中,红娘是女主角崔莺莺身边的丫鬟,她活泼机灵,在男女主人公之间穿针引线,甚至说服顽固的崔老夫人答应下两人之间的婚事,对崔张两人的“牵手成功”可谓功不可没。如今“红娘”已经是牵线做媒的代名词,正是来源于这部经典。

接下来请大家随我进入下一区域。

公案厅:

点位4:公案篇

您目前所处的位置是公案篇展示区。

探案类的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都广受欢迎,老少咸宜。在中国戏曲文学中也专门有这样一类的作品。下面将要为大家介绍的这部传奇作品,除了情节曲折,诙谐有趣,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传奇色彩,有着“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美誉。

清中期以后,作为中国“百戏之祖”的昆曲式微,甚至面临着绝迹的风险。6年,作为当时全国仅存的昆剧专业剧团——浙江昆苏剧团携改编后的传奇戏曲《十五贯》进京演出获得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好评。随后,《人民日报》以“一出戏救护一个剧种”发表专题社论,点名表扬了此次改编。这次成功尝试带动了各地昆剧院团纷纷成立,使昆曲艺术得以薪火相传。

(连环画)《十五贯》这部剧的案件可说是“一句戏言引发的血案”,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剧本的重点其实不在于扑朔迷离的案件真相,最大的“看点”是青天大人况钟“调查取证”的手段和过程。他假扮“测字先生”巧妙利用了拆字奇招和犯罪者惶恐又存有侥幸的心理,连哄带吓,就让凶手胆颤心惊的交代了实情。

改编后的《十五贯》被认为是一部反官僚主义的杰作,故事中塑造了自以为是、草菅人命的昏官过于执,明哲保身、漠视百姓的庸官周忱,以及实事求是、正直敢言而又机智过人的清官况钟三位官员形象,具有良好的现实教育意义。其中,况钟这种“青天式”的角色类型在中国文学史上层出不穷,包拯、狄仁杰等更是深入人心。公案剧的确会以曲折离奇、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但深层来看,这种正直不阿,断案如神的官员主角身上,更是寄托了平民百姓对国家政治清明的期待。

(动画游戏)“访鼠”一节是全剧最为精彩的片段,况钟假扮测字人,以拆字奇招破案,通过“鼠”、“窃”、“窜”、老鼠偷油等字面意义与联想,使娄阿鼠心惊胆战地道出实情,落入法网。我们制作了一个小游戏,大家可以来与这个狡猾的“鼠辈”过过招。

伦理厅:

点位5:伦理篇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我们戏曲文学展区的最后一个篇章——伦理篇。

伦理是一定时期内被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这里给大家分享的南戏剧本品名为《琵琶记》,作者高明笔下的男主人公蔡伯喈是个本性善良但性格懦弱的典型文人,他的一生基本可以用“被拒绝”三个字概括:想要承欢膝下被父母拒绝,想要辞官回家被皇帝拒绝,不愿停妻再娶被牛丞相拒绝。这三次拒绝导致了他的家庭悲剧:家乡的父母在饥荒之年被饿死,妻子赵五娘受尽磨难,为寻找夫婿沿街乞食。

或许是由于蔡伯喈的种种行为都不是自愿,作者对他还算是笔下留情。但在民间更为朴素的、讲究善恶有报的道德观念下,“蔡伯喈”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他被塑造成了彻头彻尾的道德反面,作为一个不孝且出轨的男人,最终死于天雷轰顶。

戏曲作为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对民众有着潜移默化的道德教化作用。尽管这些道德标准都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都对维系当时的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点位6:二单元结束语

剧本文学不仅是戏曲舞台表演的基础,更是传递着中国千百年来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的“中国故事”,是最值得聆听的“中国声音”。

接下来我们将参观戏曲场上表演展厅。

▌说明:本文由小编网络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图片、文章来源:由导游张春龙提供,在此鸣谢,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

点击下方一次

小弘工资涨1毛,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zl/8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