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舌花蛤汤鲈鱼脍,清初学者朱彝尊最

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 http://m.39.net/pf/a_4705704.html

清初学者朱彝尊成为一个有名的美食家,不在于他发明了什么新鲜的饮馔,也不在于他留下多少饮食轶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写过不少关于美食的诗词。

比如朱彝尊写过一首《清波引》:

“越丝千缕,谁暗趁落潮网住?恁时看取,一钱底须与。悔逐扁舟去,乱水飘零良苦。自从歌罢吴宫,听不到小唇语。鸣姜荐俎,此风味难得并数。岛烟江雨,短篷醉曾煮。荔子香辞树,一半勾留为汝。试问旧日鸱夷,比侬馋否?”

从字面上看,如果作者不明说,别人不容易猜出词中所咏的是美味的海产西施舌。

西施舌又名沙蛤,因为蛤肉可以从外壳中探出来,最长可达二寸,纤细洁白,细腻好看,故有此名。

《闲情偶记》中说,李渔在福建吃过这种西施舌,称其“白而洁,光而滑,入口咂之,俨然美妇之舌,但少朱唇皓齿牵制其根,使之不留而即下耳。此所谓状其形也。”

对于西施舌的鲜美滋味,李渔认为并不特殊,有许多海产的鲜味超过西施舌,只不过它的形状比较特别,名字比较美。

有一种花蛤,作汤最妙,朱彝尊喝过之后,作词两首,一首当中有这样的句子:“……最爱兰汤渟雪,卯酒欲醒时节。云母乍分琼屑,玉楮刻成风叶。拾取黏双蝴蝶,惊飞鬓影奇绝。”

西施舌和花蛤都可以归入蛤蜊之中,最好的吃法也相差不大,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煮熟之后,趁热剥着吃,味道最鲜美。

据说是朱彝尊所作的《食宪鸿秘》中,有一种“臊子蛤蜊”,从名字来就能猜出其大致的做法:

蛤蜊煮熟去壳,剩下的汤汁澄清备用。猪肉肥瘦各半,切成小骰子块,用酒拌过,入锅炒到半熟时,加椒、葱、砂仁末、盐、醋等调味料,最后加入蛤蜊肉,略炒。随即倒入备好的汤汁,滚开出锅。也可以加韭菜芽、笋丝等炒着吃,更妙。

《随园食单》里剥取蛤蜊肉,用韭菜炒着吃,或者用它做汤,袁枚大概参考了《食宪鸿秘》的制法。

水产的美味当中,朱彝尊也喜欢莼菜,曾经为了一道莼羹写下一首《摸鱼子》,笔墨柔婉如莼丝缕缕,带着一点莫名的惆怅:“……西泠水,濯取凝脂齐脱,白银钗股同滑。蜀姜楚豉调应好,不数韭芽如蕨。烟渚阔,任吹老西风,若个扁舟发,乡心未遏。想别后三潭,龟髯雉纼,冷浸几秋月。”

莼羹是南方美味,自古有名。莼羹的制法,是莼菜加火腿丝、鸡丝、笋蕈丝和小肉圆。现在的苏菜中有一款莼菜羹,意思差不多,莼菜在沸水中氽过,捞出控干水分,放在碗中备用。鸡脯肉和火腿切成长细丝,用澄净的高汤一起烧开,加入盐,连汤一起倒入莼菜碗中,淋上鸡油即可。相比清代的做法,材料中少了肉圆和笋蕈丝。

经常与莼羹并列的另一道美味是鲈脍,朱彝尊也喜欢吃,诗词中多次提及,比如《鲈鱼同魏坤作四首》。

鲈鱼最好的吃法当然是剁脍。《食宪鸿秘》中有一种鲈鱼脍,八九月的鲈鱼,挑选不足三尺长的,细切,水浸之后,用布包住,沥净水分,散放在盆中。细切香柔花叶,与鱼脍相拌食用。肉白如雪,没有腥气。但是这里没有细说调味料的配方。

清代时,人们把鲈鱼和莼菜两种美味配合,再加入鲜笋。做法是先把鲈鱼蒸熟去骨,用鲜嫩的莼菜煮汤,加入鲈鱼肉和笋屑,用好酱油调味。

这种混搭的做法,据说滋味不可言传。往好里说,这是一种创造和创新,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往坏里看,则是不伦不类。

于左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lizx.com/gltz/118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